一岀地鐵站看就看寬廣的四線道與圓弧型的石牆,其周圍都是公墓範圍,遠處那棟黃色建築應該是就是當年李將軍的宅邸。

我們從側門進去,先到服務中心索取平面圖。
這是公墓入口處設立的平面圖,不要想要走完它,因為真的太遼闊。
牌子上提醒大家在內要秉持莊重尊敬的態度。埋葬地不能隨便進入,不過若是親屬應該可以例外。
這裡沒有一般墳場給人的陰森印象,阿靈頓公墓規劃得像公園一樣,綠樹草地生生不息,顯露出寧靜祥和的氣氛。
尋找前人的安息處。
不時看到後人留下的美國國旗花。按照規定每一塊墓地除了可以讓陣亡的將士安息外,妻子與孩子也可葬於同處,所以通常正面是刻將士的名字與資料,背面則是妻子或孩子的名字資料。
爬上丘陵地可以眺望到波多馬克河對岸的華盛頓紀念碑。
甘迺迪總統夫婦之墓。
象徵精神不死之火。
有好幾區的墓碑不似之前看到的那麼整齊,看了頭銜應該是高階將領。
另一側有女將士的小型展覽館,展示廳牆上有這樣的一幅作品,正面看是星條旗與阿靈頓公墓正門共同呈現的美國領土。
從右側看是代表五種軍種的女將士形象。
左側看去則是美國國旗。將女將士與國家聯結在一起,這幅作品設計得相當有意義且別出心裁。
具大器的圓弧石牆。
若有什麼紀念日或活動都是由這條寬廣的四線道進入公墓,看到服務中心內的大幅舊照片覺得相當撼動。
在尋找硫磺島紀念碑的途中看到這黝黑的空心長方建築體,還有人在周圍,回來一查才發現是美國荷蘭友好鐘。
從阿靈頓公墓走到硫磺島紀念碑(Iwo Jima Memoria)還有一段路程,雖然照著公墓人員的指示走,但因遲遲看不到而深怕走錯,幸好後來順利找到這全世界最大的青銅雕像。
之前看到Discovery的一個影片提到當年其實已經有一隊人馬將美國國旗插上,可是因國旗太小,所以後來下達命令要求士兵在另一處在插上更大的美國國旗,所以記者拍攝到得這幅照片其實已經是第二面國旗。
越過波多馬克河我們回到華府市區,這是隸屬於史密蘇尼美國國家美術館下的任威克美術館(Renwick Gallary)。
舊行政大樓。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白宮(White House),來到華府不來看看白宮似乎說不過去,瞧,遊客這麼多。
大家都把相機伸進去欄杆內拍照,這是白宮的後面。
白宮草地上的松鼠,正在吃東西,姿勢可愛又有趣。
華府街道非常乾淨。
剛進行國慶表演完的樂隊,不少人抓住機會跟他們合照,我當然也不例外囉。
華府紀念碑與博物館多,路邊指示牌可一點都不含糊,還會以圖片表示,讓指示牌更生動,圖形中的花應該是櫻花吧。
又快要進入博物館區囉。
某行政部會後方的小型廣場。
史密蘇尼機構旗下的自然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史密蘇尼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本身也是研究機構,內部囊括了恐龍化石、動物生態以及從月球帶回來的石頭等展覽,因多年前在英國的自然史博物館已看過不少恐龍化石,所以這次的重點擺在礦石。
史密斯尼的太陽光輝標誌。
鯊魚的牙齒標本,一群孩子張牙舞爪地合影,非常可愛。
很大的旋菊石的化石,比一顆籃球都還要大得多,而且可以用手觸碰兩百多萬年前的生物,讓我很興奮。
知名的非洲象標本展示在大廳內。
傳說中的希望之星鑽石?希望之星是藍鑽,可是怎麼看不大出來,介紹中是說這在段期間內幫希望之星換了一個新的setting,過一段時間就會換回原本周圍的鑲嵌形式。到現在我還是很懷疑我看得到底是哪顆鑽石,不過當時大家真的都是拿著相機猛對它拍照。
博物館內除了化石與標本外,還有其他寶石與礦物,只是隔著玻璃窗拍攝之下顏色都有點失真,但還是非常璀璨。
礦石的介紹也很詳盡,主要成分都有描述,重點是這些結晶體我從來沒看過,覺得相當稀奇。
這個礦石生成白色呈細針狀的結晶,令我大開眼界。
結晶速度規律且大小相彿的透明礦石。
不同顏色的礦石成分就不同,左側的說明非常仔細。
蛋白石。
像是亂劍插在土地中。
成分是碳酸鈣的霰石,結晶體細尖地像牙齒。
石英受到氫氟酸的分解形成,好像玻璃內有許多細根的刷毛一樣。
復活島上的巨大石雕。
要謝謝這雙腳走那麼久的路,且適逢生理期,腰痠到一邊看展品得一邊搥,好艱辛的一天啊!
自然史博物館的側邊。
環保署的後方。
這天是美國國慶,從各地湧進華府的遊客可想而知是相當多,我們也跟著大家找個定點準備觀賞國慶煙火。美國國慶煙火不像台灣的那麼多樣性及壯觀,但他們人民的愛國心卻是我們所不及,讓我頗受衝擊;而釋放國慶煙火不過是個慶祝的手段,更期許的是我們的政府能把這些稍縱即逝的經費撥些作有利於百姓的建設,我想會更有意義。
看完國慶煙火才離開,被擠在地鐵站前無法動彈,幸而地鐵人員很有經驗,是以分批的方式讓民眾進入地鐵站內,避免大家一窩蜂進到地鐵站發生搶車的危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