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獨立的梵蒂岡是全世界最小的國家,總面積只有44公頃,以雷歐利內城牆(Mura Leonine)與聖彼得廣場上的貝里尼長柱與羅馬為界,卻擁有完整的警察、軍隊、行政、郵政、司法系統,同時也是全世界地位最崇高的天主教聖地。
羅馬第一任教主聖彼得在西元64年下葬在他被釘於十字架上附近的地下墓穴,而此處也正是暴君尼祿的大競技場。324年君士坦丁大帝下命在聖彼得的墳塋上蓋教堂,後因建築過於老舊而在1452年開始重建,米開朗基羅被教宗朱利歐二世命為建築師,而設計了高達132.5公尺的大圓頂,整個新教堂於1626年落成。而教堂內的中央祭壇聖龕則是出於巴洛克大師巴貝里尼的巧手,可說是集大師創作之大成。
四根石柱一組、兩側共有280根長柱的圓形拱廊所形成的聖彼得廣場,充分表現出宗教聖地的大器與莊嚴。
面對教堂的左側有郵局,沒錯,就是這輛白色巴士,上面販售郵票明信片等。
一早廣場上就聚集了不少遊客,小朋友追逐鴿子的畫面十分有趣。
聽聞不早點來排隊,可得等上大半天,這天我們大約九點左右抵達,大約一個小時便可入內,比預估時間還要短。我們先上大圓頂以眺望整個聖彼得廣場,選擇的是爬樓梯,每個人門票費5€,也可以搭電梯,費用7€,不過搭電梯也只能到某一高度,最後一段還是得爬樓梯。
登上大圓頂,視野極佳,除了壯觀的聖彼得廣場外,周邊的羅馬市景也進入眼簾,涼風徐徐,更為舒爽。這聖彼得廣場是巴貝里尼的傑作,活躍於1656~1667年的他為梵蒂岡設計了寬達240公尺的橢圓形廣場,如前面提到兩側拱廊共有280根石柱、每四根為一組構成優美又氣勢非凡的廣場,石柱頂端立有162尊聖人像,中間高37公尺的方尖碑本立於尼祿大競技場上,是羅馬皇帝Gaius Caligula從埃及Heliopolis帶回,後來才移至廣場中央;而大教堂代表了基督的聖體,圓形長廊則是基督張開雙手迎接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整體設計深具神聖含意。
廣場中間延伸出去的協和大道可通到位於台伯河畔的聖天使堡。
在下樓的中繼處設有廁所、紀念品商店,還有黃色的梵蒂岡郵筒,我在這寄出這次旅行的第一張明信片,只是寫得很沒fu,雖然建築本身就令人震撼,但教堂內的珍寶都還未看到啊。
進到教堂內馬上被它的規模所懾服,不愧是世界第一大的教堂,寬與長都無法一眼望盡。由圓頂與窗戶透灑進來的陽光讓教堂內部光亮又溫暖,梁柱的部分柱身由色澤飽滿的紅色石材建構(感覺似乎是花崗岩),上頭還雕刻著形色不一且栩栩如生的小天使,頂棚則是金碧輝煌的雕飾;教堂內沒有一處是素面不精雕細琢的。
由圓頂透下來的光束明耀著教堂與遊客,彩繪的壁畫也顯得熠熠生輝。
兩個神情純真臉龐圓潤的天使護著聖水池,是教堂內雕工精細的作品之一。
米開朗基羅的「聖殤」,聖母面對基督之死,面容顯現的不是哀傷而是堅強,是聖彼得大教堂最重要的珍寶之一。
聖彼得青銅像前總是大排長龍,信徒們藉由親吻撫摸已發亮變銀白色的右腳來表示尊崇與堅定信仰。
巴貝里尼的作品「青銅華蓋」外觀華美絕倫且雕刻細膩,下方則是祭壇,以往只有教皇可以在此望彌撒。螺旋狀的支柱鑲嵌著葉狀般的金飾,華蓋內部的頂端有代表聖靈(神的靈)從天而下的鴿子圖案。
青銅華蓋後方也是貝里尼的作品「聖彼得座椅」,其上方有彩色玻璃形成的鴿子圖樣,周圍是由黃色金屬(黃銅?黃金?)雕刻而成的框架,框架主要是由小天使與萬丈光芒的圖像所表示,彷彿是當年聖靈從天而降的情景
這應該也是貝里尼之作「Alexandros七世之墓」,厚實堅硬的花崗岩能將摺皺表現得如此精細,不得不讚嘆貝里尼巧奪天工的技術。
出水口也得精心設計且又富含趣味,才能匹配得起宗教聖地的地位啊。
地面上的圓蓋可看出教宗戴的高帽子的形狀,真有趣。
站在教堂的大青銅門外面對廣場,抬頭可看到喬托「諾亞方舟」的馬賽克鑲嵌畫。
側邊的青銅門,壯偉不已,其上的雕刻也值得花時間細看。
中午過後,遊客越來越多。
聖彼得大教堂的衛兵裝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部分,由紅黃藍三色構成的蓬蓬衣與蓬蓬褲的確有像小丑服(信徒們別撻伐我),尤其是褲子,內裡其實是一塊紅布,外邊才是黃藍條狀相間的外罩,頗像燈籠,趣味橫生!
在前往梵蒂岡博物館前趕緊填飽肚子吧,聽民宿老闆介紹我們來到大教堂附近一間頗受好評又蠻平價的披薩店「Alice Pizza」,位於Grazie路上。披薩種類繁多,但通常遊客都是看架上有什麼就直接點選,店內沒座位,大家買了直接在階梯上或路邊吃起來,隨興又愜意。
義大利行的第一頓披薩,兩片2.3€,餡料味道很不錯,薄皮脆又香,可惜鹹了點,不過在精力大消耗後慰勞慰勞自己,嗯,滿足,繼續往博物館出發吧!
- Dec 20 Fri 2013 12:38
20130712 天主教總部~令人咋舌的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