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vardMIT是世界知名大學(這些極富盛名的學校都是我的菜啊),一間以商法醫揚名,另一所則是理工界的箇中翹楚。這天早上起得晚,先把臭衣服送洗,再到隔壁的Dunkin Dount悠閒用完早餐,把衣服拿回來晾才出門前往Harvard

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于1636年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建立了美國第一所大學﹐而且比美國建國年1776還早140年,故有一句話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國;不過一開始創校是以教授神學為主,說穿了就是為了培養牧師,沒想到三百多年後竟變成世界首屈一指的名門大學。除了是全美第一間私立大學,現在是長春藤盟校之一。一出地鐵就可以看到這扇校門Johnson Gate,校門與磚牆都呈現緋紅色調(Crimson),正是哈佛的代表色。


哈佛校訓是拉丁文的真理(Veritas)


一進門可以看到前方有片像公園般的大綠地,不少學子坐在椅子上看書或研討,學術氣息很濃厚呢。這情況應該不異在台灣的大學學府看見,台灣的夏天誰受得了長時間待在外頭,所以說學術研究還是跟氣候扯上一點關係,是吧!?(真愛牽拖耶,哈哈)


放眼望去建築物都是沉穩優雅的紅,漫步在校園內,不熱的天氣讓人覺得很舒服。


1636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總議會決定設立一個教育機構,作為學校的第一個捐助者,約翰哈佛貢獻出了他的近四千冊私人藏書和一半的遺產,而1638年則是哈佛去世的時間。1639年,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總議會決定把設立的這個教育機構命名為「哈佛學院」,以紀念這位捐助者。所以說,哈佛的身份並非銅像上所說的創辦人。到了1780,「哈佛學院」正式更名為「哈佛大學」,約翰哈佛的大名得以流傳開來。後來,校董會決定為哈佛這位聞名遐邇的功臣塑一座雕像,可惜約翰哈佛英年早逝,既沒有留下什麼畫像,也沒有留下子嗣。請來的雕塑家只好從學校的學生中挑選了一個英俊的模特,又採納了17世紀清教徒的裝束,鑄成今天這座神采飛揚的哈佛雕像。也就是說,現在的這座人像,只是哈佛的一個替身。

這尊雕像應該是每位到哈佛的遊客一定會合照留念的,瞧那左腳的鞋子已被摸得發亮,據說摸過這鞋就能all pass只是這深受遊客喜愛的雕像卻充滿了謊言;雕像底座上的三行字。只見第一行刻著「John Harvard」,下面一行是「Founder」,第三行則是「1638」。由發展歷史可知,這三個的陳述都與事實不符,難怪被稱為「三大謊言雕像」。


1932年建造的Memorial Church是紀念在世界大戰以及越戰韓戰中為國捐軀的哈佛學生,我們到的當天大門緊閉,無緣參觀內部。


哈佛總圖亨利艾爾金斯威德納紀念圖書館(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是有12根希臘科林西式圓柱的雄偉建築物,位於Memorial Church正對面,建於1638年,共有一百多各分館,藏書量據說有15百多萬冊,是全世界第五大的圖書館,全美第二大的圖書館(國會圖書館藏書量第一),全美最大的學術圖書館;裡頭的書櫃長達57英哩(也有60英哩一說),光想像就覺得震撼,可惜不對外開放,只能在外邊照照像過過乾癮。

這座圖書館藏有一段偉大母愛的故事:Harry Elkins是哈佛校友,也是一名藏書家,到倫敦找尋珍本書回美時,恰好搭上鐵達尼號,與父親雙雙罹難,生還的母親為了紀念兒子,決定捐出鉅款與Harry的藏書給哈佛大學。聽說在圖書館正中央的紀念廳有展示鐵達尼號的傳票以及1912年失事的報紙檔案

不少哈佛學生趁著旅遊旺季充當導覽員賺點外快。



哪都能讀,絲毫不受遊客影響,強!



科學中心。


稍微逛了一下old Harvard yard就搭地鐵前往同樣位於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1861年創立的麻省理工學院位於查爾斯河畔,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驅領導大學,校訓為「Mens et Manus(手腦並用創新世界)MIT在在理工領域研發出的成果深具劃時代意義,例如首次合成了盤林西林和維生素A;而無需電線就可以傳輸電力,有感情的機器人等,也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技術MIT的主建築物都是相互連接的,每一棟建築都以英文字母與數字為代號(MIT所有建築物的地圖與照片http://whereis.mit.edu/),當初設計的概念是為了在各系所移動更方便,而且在寒冬時,更可避免在外走動。這所世界聞名的大學也設有社會人文科系與商學院,全美的排行也是前幾名,據說MIT的學生四年時間沒走過波士頓橋的比比皆是,時間幾乎都耗在課業上,相較之下大學四年都在鬼混玩樂的我學位真是拿得汗顏啊!

這應該是學生在校園一角的塗鴉,很有開放自由的氣息。


MIT的建築風格與哈佛截然不同,現代感十足。


最知名的Stata Center有奇特不規則的造型,是由走後建代風格的建築師Frank Gehry設計,2004年春天建成,Frank同時也是LA迪士尼音樂廳的設計者。他自己把這棟建築物形容成「一堆喝醉的機器人,一起狂歡慶祝的派對」,真有意思。


與哈佛不同的是哈佛的系所建築都不能進去參觀,而
MIT則是自由出入。我們因想上廁所,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推了一扇緊閉的門,沒想到就這樣進到一棟建築物內,裡面的走廊貼有有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麥克勞倫大圓頂(Maclaurin Building and Great Dome)可算是麻省理工學院最具歷史及代表性的一棟建築,為MIT遷校劍橋校園後的第一棟綜合性建築為了紀念1910年初麥克勞倫校長(Richard Cockburn Maclaurin)致力於將校園由波士頓校區遷建至劍橋市。這棟編號10的大圓頂殿式建築物,是校園重大活動的重要場所,前方廣場Killian Court是畢業典禮和名人演講的場地。話說我們為了找尋大圓頂而正翻著旅遊書時,一位貌似學者的中年男子走過來,帶著我們穿過建築物來到這裡,並跟我們介紹一定要去他們的博物館走走,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可以看,我們後來討論搞不好這位溫文儒雅書卷氣息極重的男子是某領域的大師也說不定呢,總之他的幫忙以及熱情介紹讓我們覺得很窩心也很感動!在建築物內行走時看到他們的學生似乎正在進行某項大型作業,一堆人蹲或坐在地上,金屬片、電線等滿地都是,對照台灣的教育,光學理論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實做呢? 大圓頂也是MIT學生發揮創意的天堂,他們曾把消防車、警車都搬到屋頂上,也曾把圓頂裝飾成一個大南瓜燈,甚至改造為星際大戰中的機器人R2D2


適逢創校
150周年,短短150年就從只有15個學生晉身為世界第一的理工大學, 驚人的擴展速度更令人不得不佩服這些精英中的精英啊。


由數字與英文字母連結而成的人形像,果真很有自然科學的風格。



編號W16Kresge Auditorium,外觀十分具科技感。


W15
Chapel外觀像個大水塔,老實講真的沒啥美感。


教堂內小小的空間擺著簡單的木椅,前方上頭一個圓形的玻璃讓陽光灑落進來,下頭卻像串串水珠構成的簾子般,如夢似幻,美的好不真實。


原來是由銀白色的金屬片連接而成,簡單的物件搭配原創者的巧思就能成就這幅撼人心魂的設計,其實美不一定要繁複,這設計真的很符合美國人對自然單純的追求。


教堂雖小,該有的管風琴還是不能少。



W15對面的Stratton Student Center一樓有販售MIT的衣服等紀念品,還有電腦可以使用,二樓則是餐廳。我們在這吃到美味份量又大的日式炒飯,感動到想哭,對MIT的好感又往上提升一層,簡直快破表啦!Hibachi Chicken,加稅完6.37,吃完一份飽到晚上。除了炒飯外,還有綠花椰,雞肉嫩份量又多,出門在外好久沒吃那麼飽,太開心啦。四方的便當盒,長寬比一支長15公分的原子筆還多一些些呢,以後參觀MIT別忘了來這吃一份俗又大碗的Hibachi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ya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