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可說是享用了一場心靈盛宴,因為行程是到國家藝廊,
欣賞享譽國際的大師級作品。

對於藝術一竅不通的我,在開始欣賞前先買了一本導覽書,
裡頭有知名館藏的介紹。
展覽品以年代區分,導覽書內容也是如此,對照起來很方便。
在早期的繪畫中,幾乎都以聖經人物為主題,
尤其是聖母或耶穌基督,宗教力量之大可以想見。
漸漸地貴族或富商也活躍在畫布上,
後來平民百姓、動植物也成為題材,
藝術越來越貼近一般人的生活。
雖然我是個美術白痴,但對於真實呈現在眼前的鉅作,
依舊震撼不已。
相信風雅的藝文人士親臨時,感受一定比我更強烈。
畢竟我只會在內心鬼叫"媽呀!這衣服的線條!嘖嘖!"
或是激動到跑去一旁把同事叫來"你看,怎麼有辦法把肌膚畫得這麼白裡透紅?"
在當天一直重複上演的情結是:
先自己在那感動半天,再對照書中的畫工介紹,
走近細看(好像在假裝自己很懂?)
再後退將整幅畫作飽覽眼底。
走累了,就坐在設在畫作前的椅子上,
既可小憩又可同時欣賞!
世界知名名畫近40幅就花了我們五個多小時,
想要一一把上百幅都欣賞完,勢必得多來幾天才行。
然而國家藝廊的收藏甚多,無法一次展出所有的作品,
所以著名的"岩間聖母"便無緣窺見,成為這次的遺珠之憾。
但有幸看到了梵谷的"向日葵",也算是不虛此行!
金黃色的線條在怒放,有股莫名的吸引力,
讓人駐足且想用手去觸摸,去感受那無限的生命力。
在這邊,看到有老師帶年約八九歲的小朋友來教學,
覺得英國的孩子好幸福,
小小年紀就可以有這麼豐富的視覺饗宴,
當然人民也很幸運,不需花一毛錢就可擁有那麼多寶藏。
若此生有幸再遊英國,國家藝廊必是我再次造訪之處。
下午三點多在國家藝廊廣場前用粉筆創作的街頭藝術家

在國家藝廊的後方就是倫敦的西門町,
有許多電影院,還有一家瑞士館,
專門販售瑞士的產品,放瑞士的電影。
或許我們台灣也該學學這招,
把台灣的好推銷出去!

番外篇~柯芬園的樓梯千萬不可輕易嘗試
結束國家藝廊的洗禮後,我們去了附近的KFC吃午餐,
其實應該是下午茶(已經接近四點了),
啃完東西就搭地鐵到柯芬園逛逛。
柯芬園地鐵站有電梯供乘客搭乘,
因正值人潮湧擠時刻,所以我們選擇爬樓梯,
當我們做出這決定的時候,就是悲慘降臨之時。
怎麼爬都看不到地面的出口,大夥爬得氣喘吁吁,
連高大英挺的外國男子也露出苦笑,
我想會蠢到爬樓梯的一定都是外國遊客吧!
所以我獲得一項重要結論,就是冬天時英國的遊客還是很多,
因為整個樓梯都塞滿了後悔不已的群眾。
(很白痴的結論我知道)
我還是不曉得柯芬園的地鐵在地下幾樓,
不過我想六七層應該是跑不掉。
欣賞享譽國際的大師級作品。

對於藝術一竅不通的我,在開始欣賞前先買了一本導覽書,
裡頭有知名館藏的介紹。
展覽品以年代區分,導覽書內容也是如此,對照起來很方便。
在早期的繪畫中,幾乎都以聖經人物為主題,
尤其是聖母或耶穌基督,宗教力量之大可以想見。
漸漸地貴族或富商也活躍在畫布上,
後來平民百姓、動植物也成為題材,
藝術越來越貼近一般人的生活。
雖然我是個美術白痴,但對於真實呈現在眼前的鉅作,
依舊震撼不已。
相信風雅的藝文人士親臨時,感受一定比我更強烈。
畢竟我只會在內心鬼叫"媽呀!這衣服的線條!嘖嘖!"
或是激動到跑去一旁把同事叫來"你看,怎麼有辦法把肌膚畫得這麼白裡透紅?"
在當天一直重複上演的情結是:
先自己在那感動半天,再對照書中的畫工介紹,
走近細看(好像在假裝自己很懂?)
再後退將整幅畫作飽覽眼底。
走累了,就坐在設在畫作前的椅子上,
既可小憩又可同時欣賞!
世界知名名畫近40幅就花了我們五個多小時,
想要一一把上百幅都欣賞完,勢必得多來幾天才行。
然而國家藝廊的收藏甚多,無法一次展出所有的作品,
所以著名的"岩間聖母"便無緣窺見,成為這次的遺珠之憾。
但有幸看到了梵谷的"向日葵",也算是不虛此行!
金黃色的線條在怒放,有股莫名的吸引力,
讓人駐足且想用手去觸摸,去感受那無限的生命力。
在這邊,看到有老師帶年約八九歲的小朋友來教學,
覺得英國的孩子好幸福,
小小年紀就可以有這麼豐富的視覺饗宴,
當然人民也很幸運,不需花一毛錢就可擁有那麼多寶藏。
若此生有幸再遊英國,國家藝廊必是我再次造訪之處。
下午三點多在國家藝廊廣場前用粉筆創作的街頭藝術家

在國家藝廊的後方就是倫敦的西門町,
有許多電影院,還有一家瑞士館,
專門販售瑞士的產品,放瑞士的電影。
或許我們台灣也該學學這招,
把台灣的好推銷出去!

番外篇~柯芬園的樓梯千萬不可輕易嘗試
結束國家藝廊的洗禮後,我們去了附近的KFC吃午餐,
其實應該是下午茶(已經接近四點了),
啃完東西就搭地鐵到柯芬園逛逛。
柯芬園地鐵站有電梯供乘客搭乘,
因正值人潮湧擠時刻,所以我們選擇爬樓梯,
當我們做出這決定的時候,就是悲慘降臨之時。
怎麼爬都看不到地面的出口,大夥爬得氣喘吁吁,
連高大英挺的外國男子也露出苦笑,
我想會蠢到爬樓梯的一定都是外國遊客吧!
所以我獲得一項重要結論,就是冬天時英國的遊客還是很多,
因為整個樓梯都塞滿了後悔不已的群眾。
(很白痴的結論我知道)
我還是不曉得柯芬園的地鐵在地下幾樓,
不過我想六七層應該是跑不掉。
所以啦!會設電梯不是沒理由的,
只是人呆看面就知,我永遠沒有聰明的一天。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