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納斯卡沙漠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大約畫於西元前200年至西元600年之間,這些充滿神秘的動物植物圖案與幾何圖形,到底是怎麼完成的?用意為何?某些動植物並不存在於這個地區,當時的人如何得知其外觀?這些存在了2000年的謎,至今依然沒有正確答案,有些人認為這是古代納斯卡人為了祈雨所設計的谷地巨畫,有些人覺得這些穿沙漠、過河床、越石坡,可以從頭至尾保持筆直的線條,是外星人到此一遊的傑作;無論你支持哪種說法,對於活在科技發達的我,對於必須於高空300公尺才能看到的巨幅圖案還是深感不可思議,所以冒著可能會吐的後果,我還是興致高昂地登上小飛機,準備左傾右斜一窺納斯卡線的原貌。
我們預定的行程為半小時,價格是s/.85,旅行社送我們到小機場後就靠自己完成報到手續。必須寄放物品、繳s/.25的機場稅、量體重,除了相機我們什麼也沒帶上機。我們搭的是六人小飛機,一位駕駛員、一位解說員、還有四名乘客。解說員真的很了解觀光客的心理,上機前除了說明當飛機傾斜時,代表圖案就在機翼下方,還讓我們分別坐到駕駛艙拍照留念,幫我們四人拍合照,當然也跟他單獨拍了合照,哈哈,看來他也是個照相控。
納斯卡小飛機為了讓每位乘客都能清楚看到圖形,除了會傾斜外,還會來回飛,所以讓許多人聞機色變,我不會暈車,想體驗一下到底能有多暈,所以沒吃藥就登機,下機後真的覺得有一點點暈,不過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也不會想吐,但是會暈車的捧油還是乖乖吃藥,別找罪受。一開始在機上發現拍起來怎麼白茫茫一片,連忙調整亮度才拍得清楚,實際上當天天氣很好,眼中所見的山丘並沒有某些照片中那麼黑沉。
根據德國女數學家瑪利亞·賴歇的研究,古納斯卡人用標杆和繩索標出一條筆直的線,然後,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面閃光的白沙,反襯著周圍富含鐵礦的岩石,於是一條線就出現了。至於弧線是通過把線的一頭固定住,另一端像用圓規畫圖一樣在地上旋轉,就能畫出每一條弧線。賴歇的研究還表明,古代納斯卡人會事先在約1.8米的小塊地皮上設計圖案。她在幾片較大圖案的旁邊發現了這些泥土草稿,設計者們在小型草稿上確定弧線、中心點和輻射線的適當比例后,再作適當的放大。
箭頭。
有人覺得這是外星人的模樣,有的人認為這是古納斯卡人(帕拉卡斯人)的圖騰,我看到的是一位舉著右手、穿著厚靴子跟大夥打招呼的卡通人物,哈哈。
鯨魚怎麼跑到這來啦?
最知名的捲尾猴。
狗。
要很有想像力的蜂鳥。
上方是軍艦鳥,下方是六隻腳的鳥頭(six-legged Bird head)?
禿鷹。
納斯卡河留下的曾經。 周邊都是貧瘠的地貌,幾乎不降雨,非常乾燥。
蜘蛛。
由左而右是被汎美公路切過的大蜥蜴、還有樹與雙手。手的部份很特別,一隻五指,一隻四指,據說古納斯卡人的手指便是如此。
鸚鵡。
軍艦鳥again,上一隻跟實體比較像。
火鶴。
親眼目睹這些神奇的巨畫,讓即使下了飛機的我內心仍雀躍不已,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仍舊有科學家考古學家不斷尋找新的圖案,使得納斯卡線增添一層又一層的神秘感,來到祕魯,你一定得來感受這與遠古同存的偉大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