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開始為期一周的紐約papago。我們住Union Sq附近,每天都從這搭地鐵走訪紐約各處。紐約地鐵超過百年,沒有新穎高挑的設計,不過月台還蠻乾淨的,只不過引人詬病的鐵軌處的確有不少垃圾,看了不舒服就沒拍了。


這天我們兩個主要行程就是大都會博物館以及欣賞百老匯的獅子王。在86th street站下車,看到牆上有壁磚拼成的馬賽克作品,是各國小朋友與各種動物的圖案,與博物館的主題相呼應。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與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並稱三大博物館。擁有宮殿式外觀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設立於1870年,幾經遷移後最後落腳於此。


博物館前有小樂團在進行多部合唱的表演,很動聽喔!


博物館的簡介。


早上11點不到就人潮洶湧,幸好展場面積大,在裡面倒不覺得擁擠。


在出前上網搜尋比較,決定買City Pass(http://www.citypass.com/new-york),一份$79,其中包含四個不可挑選的景點:帝國大廈、大都會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現代美術館;另外古根漢美術館與洛克斐勒大廈的頂岩擇一,自由女神艾莉絲島與港區遊船擇一,總共有六個景點,只要在上述景點都可以買到City Pass,同個景點只能一次進出。另外還有一種New York Pass(http://www.newyorkpass.com/)有分一日券、二日券、三日券、七日券,價格不一,同個景點可重複進出。


還沒看到City Pass內大都會博物館的票券就被撕走了,換來一個橘色的扣子,這就是今日進出博物館的標識物,我覺得這種設計別出心裁又是很有價值的紀念品呢。據育惠學姊說當年他們還跟朋友收集了一堆不同顏色的扣子,想省掉門票錢,沒想到五顏六色的釦子堆裡竟沒有當天的那種顏色,只好乖乖掏錢買票,呵呵。領了古錐的扣子並在服務櫃台拿了中文簡體字版的博物館平面圖,開始今天的古文明與藝術探索吧!


這個產於希臘Mycenaean文明的大花瓶超過100公分,上面有戰馬圖案,很難想像西元前一千多年就有如此高明的工藝技術。


西元前560年產於希臘的陶製巨爵(古希臘、羅馬用來混合葡萄酒跟水的調酒器),只剩下部分碎片,不過色彩依舊鮮明,動物與人物也描繪得相當細緻。


在這個廳有不少雕刻作品,都是古羅馬時期留下的。這座以大理石雕刻成的「受傷的戰士」,是西元138~181年間的作品。


西元前
350~325年出自希臘的大理石墓碑。雕刻得如棕櫚葉般,最上方還有花朵加以裝飾,很漂亮典雅的墓碑。話說古時的富貴人家真講究,都走了門面還是得精心雕琢,非我們這種凡夫俗子所能理解。


這副大理石石棺雕工之精細令人瞠目結舌,小孩與成人加起來超過20個,身體線條與臉部表情生動自然,牛羊動物與水果枝條等皆刻畫得栩栩如生,除了驚呼讚嘆我還能做什麼呢?




西元325~370年間古羅馬康士坦丁時期的康士坦丁一世雕像。


非洲、大洋洲、美洲藝術區。展品出自的地區幾乎都是我還沒踏上的土地,只能從媒體或書籍上看到,現能親眼欣賞,更能體會那質樸又充滿原始風情的迷人特質。




看到這展品時第一個想法是若是我能穿著這身裝扮,聽著單純的鼓聲,跟著當地的居民狂舞,將是多麼暢快淋漓的一件事啊!


很走馬看花地逛過希臘羅馬藝術區與非洲大洋洲藝術區後,我們想要看看位於塞克勒廳的登杜神廟,於是穿過武器與盔甲區,在這一區的中央展示了飆悍威風的戰士與戰馬。


進入塞克勒廳就可以看到人面獅身像置於神廟旁,第一次看到人面獅身是在大英博物館,當時內心除了震撼還有雀躍,大英的人面獅身似乎比大都會的還要大,雕刻用的石材似乎也不相同。不過能再次看到俊美面容的人面獅身像,而且能近距離地欣賞雕工的細膩(大英那個放在比人高的展示台上,真是名符其實的高高在上啊),還是讓人很high


登杜神廟是埃及為了感謝在興建阿斯旺水壩時,為了歷史古蹟的保存與遷移,美國給予的幫助而贈送的(埃及是神廟太多嗎?連這種等級的古蹟都能送,真希望也能送一座給台灣),說它是大都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應該也不為過。


即使年代久遠但雕刻花紋仍清晰可辨。


無論外面或內部的牆面上都有生動的人物景物刻畫。


第一次看到神廟的激動讓人遲遲無法平復,埃及的古文明帶給我無限的想像空間,從摩西的十誡到拉美西斯的遠征,這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歷經千年依然被傳頌,千年之後的子孫們又該從何處以什麼方法了解我們現在的環境與文化生活呢?


塞克勒廳有長石板供民眾休憩,挑高的大型落地窗外就是中央公園,這一角讓我難忘,文化與休閒比鄰,兩者在生活中都缺一不可啊!


歐洲藝術裝飾區也是經過時隨手拍下的,華麗的家具餐具件件都是上乘的藝術品。


雕刻繪畫兼具的大型壁爐。


以美國這種世界老大的心態有個美國館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只穿越一樓的展場,放在二樓的「華盛頓穿越特拉華」則沒時間去觀賞。


日本藝術區的大型屏風。


中國藝術的超大型佛陀壁畫。


古代近東藝術區與西比力亞藝術館的門口有拉瑪蘇(照片右方)跟捨杜(左方)的雕像。在亞述文化中這對人獸合一怪物據說是用來守護寺廟或宮殿


亞述浮雕。


巨大石棺。



時間有限,19世紀歐洲繪畫與雕塑區我們就看了書上特地介紹的一些名畫意思意思就好,反正我對各派畫風也不了解,純粹靠主觀與直覺判定這幅畫吸不吸引我,能不能讓我感動。 

Manet
Boating


CourbetWoman with a Parrot


Renoir的這幅作品名稱太長就省略了,不過母親的慈愛與女兒的嬌憨還是讓人動容,地毯上的大狗則顯得氣氛相當和諧。


梵谷的Irises。有著梵谷一貫油彩層層相疊的特色,很容易辨識得出來是他的作品。


同樣是梵谷的作品:Cypresses。感覺下筆較上幅更為用力,這種筆觸隱約可感受到梵谷此生的坎坷與悲痛,似乎是藉由這深沉又豪邁的畫法抒發。


梵谷的自畫像。


梵谷著名的向日葵系列之一,花的中央似乎有些枯萎,周邊黃澄澄的花瓣還在怒放中,給人一種生死交臨、膽戰心驚的感覺。


慕夏的作品也有其特色,華麗的海報設計在畫壇上獨樹一格。


MonetGarden at Sainte-Adresse


同樣是莫內的作品,莫內應該是印象派自始至終的遵循者,畫作中皆可看到光與影的呈現。


RodinThe Hand of God19世紀雕塑區我們唯一停留細看的作品,當然也是因為書上提到我們才知道。巨手中一對男女正交纏著,有人說這是亞當與夏娃,姑且不論雕刻技巧的出神入化,光這層寓意就富含意義,上帝創造了亞當夏娃,繼而有了人類,生命在空間與時間中延續,這隻上帝之手力量無遠弗屆!





這西班牙唱詩班的柵欄門也是令人震驚,高度有別於一般教堂內看到的,得一直後退才能拍得到全貌呢!


大都會博物館的標誌,四周的圓圈讓原本生硬的四方形主體多了圓順,個人覺得設計相當,不知有沒有特殊含義。


下午六點多的天還很亮,看看博物館外的眾多人群就知道裡面的展覽有多豐富多樣。


短短幾個小時看的展覽品根本不足所有物件的十分之一,如果在紐約能待上兩個禮拜,應該會更有收穫吧!只是每次參觀這類大型博物館,就有些許感慨,我們得飄洋過海才有機會感受到文明、藝術、工藝的絕倫精妙,相較之下歐美各國的孩子若肯學習,多元化的國際視野將會更容易培養也更寬廣,但台灣這代的孩子卻對各類學習都興趣缺缺,連上美術電腦等課也只想打混,讓人不勝唏噓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ya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