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蒙特婁舉行,在蒙特婁郊區興建了主場館,另外主場館旁還有蒙特婁自然生態博物館。在地鐵Viau站一出來映入眼簾的是外觀像昆蟲的生態博物館,後方的蒙特婁塔就是奧運主場館。
說起這生態博物館(Biodome de Montreal )的造型,不禁不佩服當初的設計者,上方一片片貌似昆蟲鱗殼的氣窗可增加內部明亮度,是讓人見過就不會忘記的特色建築。博物館大致可以四季來分,有聖羅倫斯灣與拉不拉多海岸、濕熱的亞馬遜雨林、羅倫夏楓葉森林以及極地的可愛動物,可惜時間有限且秉持窮人玩法準則:要錢就得考量的情形下,我們只拍了外觀當紀念。
稱為蒙特婁塔的主場館是世界最高的斜塔,是以鋼索拉起的體育館,高175m,可搭乘呈45度角的電梯達塔頂的瞭望室。一樓有禮品室以及游泳池,當天還有國小的戶外教學到此參觀,白白嫩嫩的小臉蛋可愛極了!
離開蒙特婁塔我們打算前往聖喬治大教堂,明信片中的層層階梯引領著人們的好奇心,想看看這雄偉建築中細膩,也想過過居高臨下的滿足感。
蒙特婁的地鐵車廂還蠻乾淨的。照片中右側那位專白衣戴帽子的帥哥看到我們一行四人,便移到照片中的座位去,讓我們四人得以坐在同一區,貼心到讓我們不得不拍下他紀念這美麗的禮讓! 城市地名也得標清楚,再加上名字,螢幕上就會秀出。這是我們留下的印記。 彩繪玻璃的色彩也沒那麼鮮豔,不過我倒喜歡這樣,無過多的文飾,簡單自然不是很好嗎?
出了地鐵站往大教堂的方向前進,路旁的住宅跟hostel附近的住家不大相同,顏色樓梯構造都相對樸實許多,不變的是屋外依然有主人細心照料的花草植栽以及可供休憩的小陽台;在這兒窗戶不加鐵條,出入的是簡單木造門,不僅裡面是家,外觀也是家,而在台灣不管房子裡頭布置得多溫馨,看到鐵窗便覺失去了自由與人群間該有的互信。
不知是階梯通往聖堂造就出的獨特美感亦或是翠綠草坪增添的平和氛圍,如此的聖喬治教堂,確實有引人之處。
一進入教堂内部,可看到右側有個電腦螢幕,可標示你的家鄉,並可把名字打上去。快快找到台灣吧。
聖喬治教堂内還有電梯,可參觀的部分不只一層;這應該是第二層內的禮拜堂。
聖父聖子(?), 後方瑞氣萬千,拍照時還會反光呢!
出了門走到戶外才能再往上一層。看到這赫然驚覺或許是主建築的淨白才讓我第一眼就喜歡上它。
登上高處回頭眺望,炙陽高照,天是無盡得藍,我的心也很清。
這一層的禮拜堂寬度較窄。
整體來說依舊是簡約風格,跟之前看過某些富麗堂皇的教堂大相逕庭。
離開時一定要留下的全景照。沒有市區的車水馬龍,腹地廣大的聖喬治教堂有著蔥綠清新的環境,難怪怎麼看怎麼美。
出了教堂竟已下午四點,我們不禁自個打趣地說一個教堂竟然也能晃四個小時,最好是有這麼虔誠啊!呵呵!已不是用飢腸轆轆可以形容的我們得到一位中年大叔的極力推薦下,便進了這家La Caverne俄羅斯餐廳大打牙祭,點了炒牛肉與甘藍菜牛肉捲,好吃到讓我們一致公認是這次旅行中最難忘的一餐。
來到蒙特婁不到蒙特婁人最喜愛的休閒活動地點皇家山公園似乎說不過去,飽餐一頓後我們轉往皇家山公園。皇家山公園沒有地鐵可達,必須轉11號公車。這是地鐵站旁的小公園,我們在這等公車,許多人正悠閒地享受午後時光,這種情景在台灣很少見呀!
公園內還有個那麼大的椅子,整個人都可以直躺在椅子內了,好有趣。這麼好的位置當然被捷足先登,我只能拍照過乾癮。
蒙特婁的公車站牌,這是前往皇家山公園的11號站牌。太陽大,把我的影子都投射在站牌上囉。
公車內部。
這輛公車的司機很冷漠,我們請他到了叫我們下車,結果他一臉不願意還嘟嘟囔囔的,雖然最後他還是有嚷嚷說皇家山公園到了,只不過說的是法語,我們憑直覺又聽到他大喊便急忙下車。只不過下車的地方看不到旅遊書上介紹的圖片,而是一條通往山上的路,在此可看到蒙特婁市景,不少人在這蹓躂休息。
在這裡可一覽無遺蒙特婁的全景,最容易辨認的還是蒙特婁塔與生態館。
用色大膽又特別的一輛車,設計上帶點復古,感覺價值不斐。
我們沿著路邊的階梯往上走,希望能找到女神雕塑像,結果只看到了十字架型的高塔,不知晚上是否會亮起。在這有人騎腳踏車有人則慢跑,只是是黃土路又夾雜點碎石子,安全性不高。
我跟玉純打算回頭找尋書上介紹的景點,其他兩位則決定要往上走看看有什麼,於是分道揚鑣。我們沿著公車上山的路徑往回走,加上好心人的指示終於如願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坪,沒錯,這就是我們嚮往的公園啊!瞧,人們恣意地席地而坐,連狗都開心地奔跑,多和樂的畫面呀!
登登登登,就是這,皇家山公園的地標出現啦。不知道這些塑像是誰沒關係,快點跟它合照完成心願才要緊,哈哈!
回頭在超市閒逛(我真的很愛逛各地的超市,除了看到滿滿的食物就有幸福感外,還會比較物價),享受撿寶的樂趣。
買了一瓶500mL的鮮奶跟一罐優格,花了加幣2.29(含稅),已當地人的所得來看應該算便宜。不知道為何,國外的鮮奶味道較純厚,連不愛喝鮮奶的我都忍不住說讚。
好喜歡看著一群好友或是一家人也可能是戀人在下班後能在一塊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有人陪伴真好,我也很幸運能跟朋友一同出遊,寫下屬於我們的旅行記憶。
在國外特別喜歡走路,或許是就算身處大城市中,也能嗅到安閒自在的氛圍,走啊走,心情自然就鬆了。
這家的主人邀請朋友家人(?)一起同樂,有這麼大的陽台真叫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