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出門就看到路邊開來這輛墨綠車身古銅字體的公車(?),看起來頗有歷史,我一向喜歡古物,可惜時間有限,否則真想跳上去瞧瞧呢!
先往加拿大造幣局(Royal Canadian Mint)出發。還沒進入中心地帶的渥太華很沉靜,道路乾淨的不像話,兩旁多是兩層樓的建築,無論是斜屋頂還是平式屋頂,這氛圍就像是個寧和的小鎮,讓人覺得好舒服!瞧,帶狗散步多悠閒,只是沒警察的地方就不必那麼拘謹,非得等紅燈走斑馬線囉。
外國教堂就跟我們的廟一樣多,其實這座教堂也無特別之處,不曉得當初為何我們都停下來猛拍,呵呵!
不屬於漂亮精緻的房子,但就是喜愛各家各戶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調,朝氣蓬勃。
這種小巧的屋子最合我意,尤其帶點藍的綠色會給人開朗的好心情,門前種點綠色植物,我可以想像裡面的布置也同樣的溫馨。
垃圾車正沿路收垃圾。家家戶戶都把垃圾桶放在人行道上,清潔人員會處理好並將垃圾桶倒置,所以可以看到整條路都是不同顏色的垃圾桶,這也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呢。
加拿大造幣局(Royal Canadian Mint) 是我們的第一站。著名的楓葉紀念幣以及騎警紀念幣就是由造幣局鑄造,參觀製作過程需要收費,所以我們只看了紀念品區,之前剛訪問加拿大的威廉與凱特也成為紀念幣的主角。
造幣局門前有可供照像的立牌;在台灣總是不屑一顧的我來到這卻也當起稱職的觀光客,拍一張過過癮。
館內與人等高的麋鹿大玩偶,抱起來很舒服喔。
草草結束造幣局的行程,我們往聖母大教堂前進,而對面就是加拿大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1988年開幕的美術館,外觀設計令人眼睛一亮,頂邊採泡泡狀的帷幕材質將自然光引進館內,深具環保概念。
美術館旁廣場有個蜘蛛狀的大型藝術品,頭部下方還可看到白色的卵,栩栩如生。
在美術館這邊看到的聖母大教堂(Cathedral Basilica of Notre Dame)是渥太華最悠久的天主教教堂,從1841年開始建造,到1980才完工。左右兩側銀塔以及中央金色聖母子像是顯著的特色。
外觀雖稱不上雄偉,卻有一股肅穆寧靜的氣息。
兩座銀塔雖沒有過於繁複的雕工,但精緻度仍不在話下,尤其銀白的色澤更能凸顯聖母女性的慈愛光輝。
教堂內部。採焰火式的設計是我喜歡的風格,寶藍色的頂棚上綴著白點,彷彿夜空中的點點星光,抬頭望不知不覺會目不轉睛地著了迷。
祭壇兩旁共有200尊的木雕像,雕工相當精緻細膩。
國會大廈一部分隱沒在樹牆後,我喜歡這樣的角度,有那麼點內斂不招搖的fu。
里朵運河(Rideau Canal)連接外側的渥太華河,由上往下看可以發現這小小的運河優雅而沉靜,到運河邊走走散散步深受民眾喜愛。
停放在路邊的腳踏車,不曉得這樣怎麼騎。
國會大廈側邊的兩棟建築與主建築呈現ㄇ字型,這一棟是右側的建築。
國會大廈主建築是歌德風格,中央高92公尺的和平塔是仿倫敦的大笨鐘,在夏季每天53個和鳴鐘齊鳴,為了悼念在加拿大戰爭中的犧牲者。遊客可以報名免費的導覽團參觀上下議院及初期的圖書館,可惜我們趕著到蒙特婁找住宿,只能忍痛放棄導覽行程。
這聖火是加拿大建國一百年時所點燃的,想必此後應該都是熊熊不絕的燃燒著吧!
廣場上有人民譴責中國政府的暴力。
一旁還有免費的瑜珈課可以上,很有趣。可以看到許多人帶著墊子趕來上課。這天天氣陰涼,做戶外瑜珈很舒服。
登上主建築的階梯往下看,這麼多人一起練瑜珈,是不是覺得整個人的精神都來了呢?小朋友也參與其中,而且男性也為數不少耶!
聯邦廣場(Confederation Square)上矗立了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捐軀者而建的紀念碑,每年11月11日會在此舉辦紀念儀式。
1840年代就存在的百華市場(By Ward Market)依然是市民購買食物的地方。圖中是主建築,兩旁各有一棟副建築,整體呈川字型。
市場門口前擺著米項鍊的攤位,老闆應該是台灣人吧。這在我大學時期流行過一陣子,也收過好朋友將我的名字刻在米上的項鍊,現在拿出來看還是覺得窩心。我瞧一旁的外國人都對這種技術嘆為觀止呢!
市場大門一點都不大,不過我就喜歡原封不動保留下來的老韻味。
由二樓往下看,不過現在二樓可是沒設立攤位。
好像是希臘甜點,可惜朋友說很甜,讓我打消嘗鮮的念頭,只是現在想來後悔,不管滋味如何應該要試試,這也是旅行的樂趣之ㄧ啊!
市場主建築並不寬敞,逛起來很方便。
我們就在這間台灣人開的王哥麵館解決了午餐。
市場最後有一家甜點麵包店。這些甜點色彩繽紛,可想而知一定也是甜死人不償命的味道。左側的楓葉糖餅是歐巴馬訪問渥太華時來吃過的。
瞧瞧這些花跟蝴蝶,是不是都讓人愛不釋手呢。說真的要把這麼可愛的東西吃下肚,還真有點捨不得呢!
市場後門有歐巴馬到市場參觀時的照片。
市場兩側還有許多攤位。花卉是加拿大人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啊。
這會不會太誇張,三件10元,ㄧ件不到台幣100塊。渥太華除了超市的食物較便宜外,連衣服也讓百姓買的笑嘻嘻,沒想到首都的物價似乎是我們玩過的這幾個城市中最平易近人的。
舊書攤,ㄧ本一元。
一點都不豪華氣派的電影院。當天正在放映「永生樹」!
這天開始我們要在蒙特婁住上三晚,原本訂的那間青年旅館竟在前一天傳mail說他們臨時歇業,要我們另找其他地方住宿,可當初我們已預付的10%訂金也從此下落不明,寫mail追討也沒回應,只好自認倒楣。只能匆匆結束在渥太華的行程,驅車趕往蒙特婁,我們可不想流落街頭啊。 列了幾間青年旅館,打算挨家挨戶找。抵達我們要找的第一間青年旅館,朋友們下去問有沒有房間。路邊告示牌全是法文,反正有看也是不懂,乾脆放棄,但又怕車子被拖吊,所以我都得留在車上看顧,因實在是太無聊,只好亂拍照打發時間。這是陪伴我們12天的兩光GPS。
幸好這間青年旅館當晚還有一間四人房,就在這家韓國餐餐館的三樓,地點很棒,而且老闆才算一晚60加幣,一個人才15塊,太甘溫啦!
雖然確定第一晚的住宿,但因第二晚沒沒有四人房,所以我們只好繼續展開地毯式搜索,開車去看周遭環境並詢問價位。終於在晚間九點多找好接下來兩晚的住宿,此時大家又累又餓,只能回到旅館旁的麥當當解決晚餐。度過了充滿不確定與不安的一個晚上!
正向思考時間:我們在一個城市住了兩間青年旅館,讓我們更了解蒙特婁不同地區的環境,是難得的經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