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基帕(Arequipa)是祕魯的第二大城,全年溫暖少雨,氣候溫和,許多祕魯富人都在此置產。有「白城」之稱的它緣由是建築的建材多取自近郊的白色火山岩,在陽光照耀下,反射的光芒讓整座城市更加光彩發亮。會來到這主要是為了一觀世界上數一數二深的Colca峽谷的壯麗,而且聽說有不少安地斯神鷹會在峽谷中飛翔,光想像就是一幅引人的畫面。
殖民時期留下的歐式建築環繞在武器廣場的周邊,最美麗的就是大教堂。到的這天天空藍的漂亮,民眾在長椅上休息曬太陽,令人都想加入他們的放空行列啦。
迴廊上高掛大幅的紅白色調的旗子,後來才知原來祕魯獨立紀念日快到了,代表國家的紅白兩色常出現在街頭。
婦人頭上戴的帽子其實很小,一般人的頭根本塞不進去,他們戴著動來動去卻不會掉落,真厲害,只是不懂為什麼帽子要設計成這樣,難道是為了增高效果?
仙人掌果。
阿雷基帕城內最著名的景點就是位於市中心的聖卡塔莉娜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ta Catalina),門票s/.40,並不便宜,但值得參觀。修道院於16世纪由一位富裕的寡婦創辦,她從富有的西班牙家庭中挑選修女,此後約400年修道院都有運作,這些富豪女兒們雖說是修女,但其實生活得十分富足,由修道院中一座座宅院可以得知,每個人都有獨自的房間、廚房,有的甚至還擺放了鋼琴,充滿華麗雕飾的櫃子等,一點都不像在簡約修行,而且有的房間廚房空間都較大,不曉得是不是錢捐獻的比較多!?
修道院佔地廣闊,若沒按照指示走恐會迷路。有的迴廊是以原色的白色火山岩打造,有的則加以繪飾,漆上了藍色、橘色等色彩,讓每座院落更顯不同。
迴廊與柱頭上都有彩繪,內容描述著聖經故事,色彩至今鮮明,可見當時華麗的程度。
下面兩張造咖分屬不同房間,可以看得出來等級的不同。
難得可以這麼近距離看到蜂鳥。
修道院處處充滿西班牙風情,那白牆與紅綠相襯的植栽,是典型西班牙南部白色小鎮的場景。
這是洗衣的地方,現在只剩涓涓細流,當初大夥肩並肩面對面洗衣聊天,一定十分熱鬧,只是是富家修女親自動手,還是另有女僕代勞呢?
瞧瞧這房間,空間大,鋼琴雖年代久遠可看起來頗高級,不知當時主人的父母是何許人也?
夕陽西沉,此時映照在建築上的色調正美。
在一個小空間內飼養著幾隻可愛的天竺鼠,乍看之下好像小兔子啊。
這是埃爾米斯地火山還是查查尼峰呢?
最後來到收藏宗教畫與聖器的房間。
結束參觀時修道院外牆已亮燈,原來我們在裡面待了三小時,漫步其中,似乎也感受到了當年修女們在裡面生活的與世無爭與風雅。
回到武器廣場的街道上,一路都是商家,隨意走進一看,哇,前庭中央有噴水池,殖民印記處處可見啊。
大教堂也亮了燈,廣場上有學生的軍樂表演。
阿雷基帕的武器廣場在夜晚別有一番風情,就像這個城市給人的感覺一樣,瀰漫著一種安和沉靜的氛圍。
對了,城內道路台階都是石板舖置而成,可能年代已久,石板都已磨得相當光滑,行走時要特別留意別腳滑摔倒,我們就曾看到某位女士摔到爬不起來,還得旁人將她扶起,光想像那畫面就夠痛的啦。